?
索 引 號:
信息分類: 云州文化
發布機構:
發布日期: 2024-07-17 11:06
標題: 李汪澗遺址
文號:
時效:

李汪澗遺址

發布時間:2024-07-17 11:06 來源:大同市云州區文化和旅游局
| | | |

2018年8月12日,考古隊在大同市云州區李汪澗村南發現并發掘了李汪澗遺址。專家稱,該遺址屬于泥河灣盆地舊石器時代中到晚期的過渡,是現代人類起源的重要節點,對泥河灣文化起源、發展、消失的規律性認識,進而揭示泥河灣文化與周邊文化,尤其是周口店北京人文化的關系提供了新的材料。

關于“人類起源”和 “現代人類起源”的問題,一直是人類探索的永恒問題,也是世界學術界研究的熱門課題。這個困擾人類自身的千古之謎能否解開,需要大量的考古發現與研究工作來闡釋。從2016年開始,省文物局立項“山西省泥河灣盆地舊石器考古田野調查”項目,并組成山西泥河灣舊石器考古隊,于同年開展野外調查。

在此次調查中,考古隊在大同市云州區李汪澗村南發現了李汪澗遺址。2017年對該遺址進行了地質剖面的清理。今年經國家文物局批準,由山西大學考古學系、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和省考古研究所組成了聯合考古隊,對該遺址進行發掘。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遺物594件,其中石制品占到70%,動物化石占到30%。石制品類型有石錘、石核、石片、斷塊、斷片、礫石塊、刮削器、尖狀器等。動物化石中數量較多的是牙齒化石,其中以馬牙和犀牛牙為主;經過初步鑒定可確定的種屬有馬、牛、犀牛、豬、食肉類動物。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李汪澗遺址3

聯合考古隊負責人、山西大學考古學系教授李君稱,經初步測試,遺址上文化層的光釋光測年數據為6——3.8萬年,中文化層和下文化層推測年代應早于6萬年或與之相當,地質時代應屬于晚更新世中晚期。舊石器時代中到晚期的過渡階段,是現代人類起源的重要節點,處于晚更新世早期,相當于深海氧同位素3階段。人類的起源與擴散研究表明,這個階段也是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在全球普遍出現的時期。對MIS3階段的深入研究勢必會促進多項重大課題的研究,如現代人類的起源與擴散、舊石器人類的生存模式、棲居形態、生產技術、精神方面、社會組織等,從而為進一步探索舊石器時代中、晚期文化的發展變化機制提供契機。此次李汪澗遺址的發現,為泥河灣盆地舊石器考古添加了新材料,為構建“大泥河灣”舊石器文化的整體面貌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為什么要對大同境內的泥河灣盆地舊石器文化遺址進行調查與發掘?

對于泥河灣盆地的發掘和研究始于上世紀20年代,而且近年來持續升溫、成果頻出。但泥河灣盆地橫跨山西、河北兩省,大同占60%,陽高縣許家窯村的許家窯遺址和河北省陽原縣侯家窯村的侯家窯遺址就是在泥河灣層發現的,大同自然是泥河灣文化研究不可或缺的地區。上世紀90年代,大同市青磁窯遺址、高山遺址等一批舊石器時代遺址相繼發現,但是我市關于泥河灣的研究相對較少。泥河灣盆地記載著豐富多彩的人類早期事件,深入挖掘調查對探尋大同文明起源以及古人類在大同地區對自然環境的適應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