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號:
信息分類: 發展規劃
發布機構:
發布日期: 2023-07-13 17:31
標題: 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核心區(二期)控制性詳細規劃公示
文號:
時效:

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核心區(二期)控制性詳細規劃公示

發布時間:2023-07-13 17:31 來源:大同市云州區自然資源局
| | | |

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同意設立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的批復》(晉政函〔2020〕51號)、《關于對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區域調整核心區擴區意見的函》(晉自然資函〔2022〕680號)和《大同市云州區人民政府關于申請核定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核心區擴區四至范圍的函》文件要求,云州區自然資源局組織編制了《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核心區(二期)控制性詳細規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有關規定,為體現“政府組織、專家領銜、部門合作、公眾參與、科學決策”的規劃編制原則,現就《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核心區(二期)控制性詳細規劃》主要內容進行公示,征求公眾意見。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可在公示期內登錄網站查詢規劃相關內容,并以書面或電子郵件形式反饋,對規劃提出意見或建議。為了便于更好的溝通和完善規劃,請在提出意見或建議時,署真實姓名和聯系電話,以單位名義反映情況的應加蓋單位公章。

電子郵件:dtxgtj@163.com

聯系電話:0352-8012502

通訊地址:大同市云州區城北街44號

公示時間:2023年7月13日至2023年8月11日

一、東片區

(一)規劃范圍

規劃四至范圍是:北至北外環路,東至老帥嶺,南至城南街,西至天黎高速。


1 規劃范圍圖

(二)用地規模

規劃總用地面積:122.13公頃。

(三)功能定位

根據《大同市云州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階段成果)、《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總體規劃(2020-2035年)》,同時結合云州區中心城區發展策略,將本次規劃片區定位為:“集科研、生產、加工、倉儲以及文旅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農特產品加工物流基地、大同市現代農業產業示范窗口”。

(四)規劃目的

為了完善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總體規劃,合理控制和引導云州區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核心區各項建設活動。適應經濟發展對城鎮空間格局提出的新需求,推進云州區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走規范化、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化的發展道路,為下一步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建筑設計提供指導,促進云州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五)用地布局規劃

1、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

結合工業產業用地布置科研用地為其服務,位于4號路北延西側、城南街北側,規劃用地面積1.32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1.08%。

2、商業服務業用地

包括商業用地和商務金融用地,規劃用地面積共計7.61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6.23%。其中:商業用地位于城南街北側以及北外環路南側,規劃用地面積6.39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5.23%;商務金融用地位于科教東二路東側、城南街北側,為園區提供集中式辦公服務,規劃用地面積1.22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1.00%。

3、工礦用地

考慮到園區的產品生產工藝和對周邊環境影響,規劃將工業用地盡量往園區用地中部布置,均為二類工業用地,規劃用地面積68.89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56.41%。

4、倉儲用地

物流倉儲用地的布局主要考慮鄰近主干路,交通便利,方便園區與外部的聯系,規劃沿北外環路布置1處二類物流倉儲用地,規劃用地面積3.61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2.96%。

5、公用設施用地

包括供電用地、環衛用地和消防用地,規劃用地面積共計1.16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0.95%。其中:規劃在片區東北部新建一處110kV變電站,為供電用地,規劃用地面積0.5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0.41%;在云天街北側、科教東二路西側布置一處垃圾轉運站,為環衛用地,規劃用地面積0.15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0.12%;考慮片區的消防需求,在片區南側規劃一處一級消防站,為消防用地,規劃用地面積0.51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0.42%。

6、交通運輸用地

主要為城鎮道路用地,規劃用地面積21.61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17.69%。

6、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包括公園綠地和防護綠地,規劃用地面積共計17.93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14.68%。其中:規劃在云天街北側布局一處公園綠地,規劃用地面積1.76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1.44%;主要沿城市主干道、高壓線布置防護綠地,規劃用地面積16.17公頃,約占總用地面積的13.24%。


2 用地規劃布局圖

(六)道路交通規劃

規劃片區內道路網結構主要受自然空間與規劃區外部現狀交通空間影響,規劃區東側為老帥嶺,西側為天黎高速,南北面分別有城市主干路北外環路和城南街,因此,規劃形成“四橫、兩縱”的道路網骨架。其中:

四橫:即東西方向上的四條主干路,分別為北外環路、城南街、云天街、北環路。

兩縱:即南北向規劃兩條次干路,分別為科教路、科教東二路。


3 道路交通規劃圖

(七)四線控制規劃

城市綠線管控:包括規劃范圍內規劃道路防護綠地以及規劃公園綠地等范圍控制線。其中:高速公路按照50m進行控制,云天街按照20m進行控制,其余城市道路按照10m進行控制。

城市黃線管控:包括消防站等消防設施;垃圾轉運站等環境衛生設施;變電站、高壓線走廊等城市供電設施。

(八)市政工程規劃

1、給水工程

規劃采用分類綜合用水指標對規劃范圍內的用水量進行預測,初步預測本項目最高日用水量約5943.8m3/d,水源由城市水廠聯合供水。局部區域水壓不足,可通過局部加壓的方式解決。不考慮建設高位水池或加壓泵站等大型調節設施。

2、污水工程

污水處理率須達到100%,污水量約為3886.3m3/d。工業廢水先行處理后,低于《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中B等級污染物控制項目的限值,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網。污水主要沿科教路污水干管排入G109國道主干管,向南進入云州區新建污水處理廠。

3、雨水工程

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就近排入下游水體。核心區內雨水管道設計重現期采用2-5年,建設用地綜合徑流系數控制取值在0.45-0.6之間。規劃范圍內的雨水經雨水支管收集后,排入現狀沖溝,最終排入坊城河。

4、再生水工程

規劃區內再生水供水水源來自規劃西坪中水廠,再生水回用率近期達到25%,遠期達到40%。再生水可利用量近期約777.3m3/d,遠期約1243.6m3/d。

5、海綿城市建設

規劃范圍內為新建區,應遵照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原則,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與低影響開發設施,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和可持續水循環,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維護城市良好的生態功能。

規劃區應因地制宜的選擇綠色屋頂、透水鋪裝材料、下沉式綠地等低影響開發設施。

6、供電工程

核心區用電最大負荷為3.63萬KW。規劃近期以西坪110KV變電站為電源,遠期根據規劃范圍的實際情況和今后的發展,在規劃范圍東北部新建一座110kV變電站,主變容量采用2×5萬KVA,規劃110kV變電站與西坪變電站一起作為規劃范圍的供電電源。

本規劃區內設置4座10KV公共開關站,每座最大轉供容量不大于15000KVA,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

7、通信工程

初步預測本規劃范圍電話主線容量約2519線。

8、燃氣工程

規劃范圍日用氣量約3326Nm3。規劃從位于中心城區西側的官堡門站引入天然氣,沿G09國道中壓燃氣主干管道直接引入核心區,各用戶通過調壓箱將中壓天然氣降壓使用。

9、供熱工程

規劃范圍內所有建筑均采用節能措施,以節能降耗。規劃范圍內總熱負荷約33.86MW。本規劃范圍內采用城市統一集中供熱方式,近期由云州熱源廠供熱,輔助以地下熱源,遠期根據供熱需求對接由華岳電廠。

規劃5座換熱站,根據各供熱區的供熱面積,單座換熱站規模宜控制在15~35MW內,占地面積不小于400平方米。

10、環衛工程

推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收集轉運。規劃范圍內規劃1座小型垃圾轉運站、3座垃圾收集站,生活垃圾收集后運至核心區一期云州區垃圾轉運站,經回收利用后,剩余成分再由環衛機構集中清運后統一運至富喬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

(九)建設開發控制

1、地塊劃分

本次規劃結合用地布局特征,采用二級編碼方式。一級為在東片區劃分04、05、06三個街區。

二級為街區用地地塊劃分,同一街區細分為若干地塊,如NY-04-01,表示農業04街坊01地塊。


4 地塊編號規劃圖

2、開發強度

科研用地容積率≤1.5;商業用地容積率≤3.0;商務金融用地容積率≤2.0;工業用地容積率≥1.0;倉儲用地容積率≥0.7;消防、環衛用地容積率≤0.5;供電用地容積率≤0.8。

3、建筑密度

根據《大同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以及自然資源部《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相關要求:科研用地建筑密度≤40%;商業服務業用地建筑密度≤50%;工業用地建筑系數≥40%;倉儲用地建筑系數≥45%;消防用地建筑密度≤30%;環衛用地建筑密度≤25%;供電用地建筑密度≤40%。

4、綠地率

針對不同類型建設用地制定相應的指標。科研用地綠地率取≥35%;商業服務業用地綠地率≥20%;工業用地綠地率≤20%;倉儲用地綠地率≤20%;消防、環衛以及供電用地綠地率≥15%。

5、建筑高度

商業用地建筑高度≤60米;商務和科研用地建筑高度≤24米;工業和倉儲廠房高度≤24米,有特殊工藝要求的廠房按照工藝要求控制建筑高度;消防、供電、環衛建筑高度≤12米。

6、建筑后退紅線

建筑控制線退讓道路紅線的距離應考慮建筑消防、地下管線、生態環境、安全衛生等因素,建筑后退按大同市現行《大同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4)要求執行。

7、機動車出入口控制

根據《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等相關規定,地塊機動車出入口不宜設在城市快速路或城市主干道上,開設在主干路上的機動車出入口,距離交叉口不應小于70米,次干路上設口距離交叉口不應小于50米,支路上設口距離交叉口不應小于30米,機動車停車場出入口不應設在城市主干道一側,并應遠離道路交叉口。

二、西片區

(一)規劃范圍

規劃四至范圍是:西至原208國道,北至氫都南外街,東至氫都東三路南延,南至謝疃村。


1 西片區規劃范圍圖

(二)用地規模

規劃范圍內用地面積為88.94公頃。

(三)功能定位

根據《大同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送審稿)、《大同市云州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示成果)、《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總體規劃(2020-2035年)》,同時結合云州區中心城區發展策略,將本次規劃片區定位為:“大同市農產品加工倉儲和商貿物流功能示范窗口”。

(四)規劃目的

為了完善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總體規劃,合理控制和引導云州區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核心區各項建設活動。適應經濟發展對城鎮空間格局提出的新需求,推進云州區現代農業產業轉型升級,走規范化、規模化、集約化、生態化的發展道路,為下一步修建性詳細規劃及建筑設計提供指導,促進云州區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五)用地布局規劃

1、商業服務業用地

規劃商業服務業用地全部為批發市場用地,面積為31.42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35.33%。

2、工礦用地

規劃工業用地全部為二類工業用地,用地面積為28.43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31.97%。

3、倉儲用地

規劃倉儲用地全部為二類物流倉儲用地,用地面積為6.73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7.56%。

4、交通運輸用地

規劃城鎮道路用地面積為11.11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12.49%。

5、公用設施用地

規劃公用設施用地全部為環衛用地,用地面積為0.20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0.23%。

6、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

規劃綠地與開敞空間用地全部為防護綠地,用地面積為11.05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12.42%。


2 西片區用地規劃布局圖

(六)道路交通規劃

規劃形成“一橫兩縱”的主干路路網體系。利用主路加強云州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核心區二期(西片區)與大同市中心城區、云州區、裝備制造園區的聯系。規劃范圍內各功能分區之間的道路交通聯系,在主干骨架路網的基礎上有機布局次干路與支路,加密生活區路網密度,促進產城融合,使整個規劃范圍內具有良好的通達性。


3 西片區道路交通規劃圖

(七)四線控制規劃

城市綠線指規劃片區內各類綠地范圍控制線。包括:沿主要交通廊道布置防護綠地,其中原國道208防護綠地寬度為30米,延規劃橫一路防護綠帶寬度為20米,延氫都大路、氫都南外街、氫都東三路防護綠帶寬度為20米,延氫都西三路的防護綠帶寬度為8米。

(八)市政工程規劃

1、給水工程

規劃采用分類綜合用水指標對規劃范圍內的用水量進行預測,初步預測水量最高日用水量約為0.46萬m3/d,年用水量約為129.15萬m3。供水水源采用城市市政自來水,由城市水廠聯合供水。局部區域水壓不足,可通過局部加壓的方式解決。不考慮建設高位水池或加壓泵站等大型調節設施。

規劃消防給水采用生活、消防同一供水系統,采用低壓制,呈環狀布置,由市政自來水廠統一供給。市政消火栓采用地下式,在主要路口及沿街布置,間距不超過120米。

2、污水工程

規劃區污水量約為0.32萬m3/d。污水主要沿原G208污水干管,工業廢水先行處理后,低于《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GB/T31962-2015)中B等級污染物控制項目的限值,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網。近期排入御東污水處理廠,遠期排入御東第二污水處理廠。

3、雨水工程

西片區沿道路及地形坡向布置各次級管道,主要排入原G208公路雨水主干管與氫都大路主干管。雨水管一般布置在道路中心線下,每隔25-40米設檢查井。

4、海綿城市建設

規劃范圍內為新建區,應遵照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原則,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與低影響開發設施,實現雨水的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和可持續水循環,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維護城市良好的生態功能。

規劃區應因地制宜的選擇綠色屋頂、透水鋪裝材料、下沉式綠地等低影響開發設施。

5、供電工程

本規劃區用電最大負荷為1.307萬KW。供電電源為片區北側裝備制造基地內的規劃110KV變電站。規劃設置1座10KV公共開關站。

6、通信工程

初步預測本規劃區電話用戶約9367線。電信線路一律埋地敷設,通信管道通常布置在道路西側或北側。

7、燃氣工程

核心區日用氣量將達到1023.48Nm3。近期主要使用管道天然氣,氣源由玄武巖天然氣加壓站提供,沿經一路燃氣主干管引入,遠期由玄武巖天然氣加壓站和規劃調壓站聯合供氣。

8、供熱工程

預測本規劃區總熱負荷為42.40MW。本規劃范圍內采用城市統一集中供熱方式,由大同市二電廠供熱。在規劃范圍內現暫無換熱站;規劃2座換熱站,根據各供熱區的供熱面積,單座換熱站規模控制在15~35MW內,占地面積不小于400平方米。

9、環衛工程

推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推進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收集轉運。規劃1座小型垃圾轉運站,占地約為0.20公頃。主要道路上應設果皮箱,間距為100m。西側農貿市場內設置2座公廁。

(九)建設開發控制

1、地塊劃分

本次規劃結合用地布局特征,采用二級編碼方式。一級為在西片區劃分07、08兩個街區。

二級為街區用地地塊劃分,同一街區細分為若干地塊,如NY-07-01,表示農業07街坊01地塊。

2、開發強度

工業用地:容積率為下限控制,控制在1.0以上;倉儲用地:容積率為下限控制,控制在0.7以上;商業用地:批發市場用地容積率控制在1.3以內;公用設施用地:環衛用地容積率控制在0.5以內。

3、建筑密度

工業用地:建筑系數取下限,在40%以上;倉儲用地:建筑系數取下限,在45%以上;商業用地:批發市場用地建筑密度在45%以內;公用設施用地:環衛用地建筑密度在25%以內。

4、綠地率

工業用地:綠地率取上限,在20%以下;倉儲用地:綠地率取上限,在20%以下;商業用地:批發市場用地綠地率在5%以上;公用設施用地:環衛用地綠地率在40%以上。

5、建筑高度

工業用地:在24米以下,部分地塊在10米以下;倉儲用地:在24米以下,部分地塊在10米以下;商業用地:在30米以下;公用設施用地:在12米以下。

6、建筑后退紅線

建筑控制線退讓道路紅線的距離應考慮建筑消防、地下管線、生態環境、安全衛生等因素,建筑后退按大同市現行《大同市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14)要求執行。

7、機動車出入口控制

根據《城市道路交叉口設計規程》、《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等相關規定,地塊機動車出入口不宜設在城市快速路或城市主干道上,開設在主干路上的機動車出入口,距離交叉口不應小于70米,次干路上設口距離交叉口不應小于50米,支路上設口距離交叉口不應小于30米,機動車停車場出入口不應設在城市主干道一側,并應遠離道路交叉口。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

相關解讀
相關政策
相關稿件